宝宝用药药名命名规范与注意事项
一、药名命名基本规则
1. 基础命名原则
- 以通用名为主,辅以化学名或商品名
- 使用无歧义的专业术语(如: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)
- 标注剂型规格(如:混悬液 5ml/支)
二、语言学实证命名方法
类别 | 示例 | 语言学依据 |
抗生素 | 头孢呋辛酯颗粒 | 拉丁词根+现代汉语构词法 |
维生素 | 维生素D3滴剂 | 国际通用命名体系 |
三、禁止使用的命名元素
- 动物/植物名称(如:熊胆丸)
- 神话传说相关词汇
- 模糊剂量表述(如:强力效)
- 非专业缩写(如:PPS片)
四、注意事项
1. 剂量标识规范
- 必须包含数值和单位(如:0.5mg/次)
- 每日最大剂量用"≤"符号标注
2. 特殊人群标注
儿童用药需明确标注适用年龄范围- 示例:适用3-12个月婴幼儿
- 标注方法:[3-12M]
五、推荐命名模板
通用名 | 商品名 | 剂型 | 规格 | 适用年龄 |
布洛芬缓释胶囊 | 美林 | 胶囊剂 | 0.3g*14粒 | 6个月以上 |
参考文献
《药名命名规范指南》(2022版)
《儿童用药安全手册》(国家药监局编)